靖边县兴和村:让“沉睡”的土地资源“活”起来

2018-07-17 15:00:56  来源:各界导报—各界新闻网  


[摘要]  兴和村位于白于山腹地,地处靖边县杨米涧镇最南端,该地形以山地为主,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,贫困程度较深,全村辖9个村小组,263户996人。为了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,杨米涧镇兴和村...

  兴和村位于白于山腹地,地处靖边县杨米涧镇最南端,该地形以山地为主,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,贫困程度较深,全村辖9个村小组,263户996人。为了在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,杨米涧镇兴和村着眼于全村发展,不断提升贫困户“造血”能力,确立了“321”脱贫新模式。

  “三代”模式:贫困户+合作社+黄芪基地

  兴和村没有水浇地,但多的是山地、撂荒地,如何让这些“沉睡”的土地资源“活”起来?农村“三变”改革的春风“吹醒”了靖边南部山区的这个村庄。

  黄芪,中草药的一种,属于草本植物。其耐寒耐旱,根多横生,分支多,呈“鸡爪形”,特别适合山地生长。黄芪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是中药方中入药率较高的一种。近年来中草药价格急剧上涨,市场前景尚好,黄芪也不例外。

  兴和村贫困人口均年龄较大、劳动能力弱、技术短缺,2017年秋天,兴和村脱贫攻坚“四支队伍”按照“三变”改革模式,积极引导10户贫困户将黄草滩村小组前咀湾处115.2亩土地规模整合,全部入股在村中张秀东的远超农民合作社,用于种植黄芪。张秀东是兴和村致富带头人,标准化、规模化种植中药材黄芪300亩,在黄芪种植上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较宽广的市场销售渠道。入股后,合作社为贫困户开展代种、代管、代收黄芪的“三代”帮扶工作,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《代种代管代收合同》,合同期为三年。三年内,合作社要按合同规定定期对黄芪进行施肥、浇水、除草等护理,确保黄芪的成活率。贫困户中选出3名监督员,定期对合作社开展三代经营模式监管。三年后,合作社按贫困户入股股份分给贫困户每户应得黄芪。“自己家的土地入股了,种植的是我自己的黄芪,我当然要监管好了。”一户入股的贫困户笑着说。

  目前,黄芪长势良好,成活率达到99%以上。兴和村代种、代管、代收的“三代”模式,是一种新型的脱贫模式,有效解决贫困户缺技术、缺劳力的问题;这种“一帮多”“先富带后富”的扶贫模式,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,有效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,成为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有效举措。

  “两免”政策: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“双赢”

  近年,兴和村羊子产业壮大,成为当前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。为了有效缓解草畜矛盾,确保草料供给,兴和村实行“两免”扶贫政策。一是只要有计划种草且已经翻地的农户,则免费发放草籽。二是只要贫困户种草,则免费发放羊子。2018年,已免费为28户发放草籽300公斤,为4户贫困户发放白绒山羊34只,为1户发放驴子1头。兴和村“两免”政策已成为当年养殖农户最受欢迎、得到实惠最多的好政策,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的有效“助推器”。

  “一场”建设:迈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第一步

  “全村富才是真的富”。2018年,兴和村在城墙梁村小组新建养牛场1处,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。目前标准化圈舍已基本完善,面积达到2100平米,并已购买西蒙特尔牛14头。对于村集体经济,兴和村包村领导尤国信心满满,他说:“兴和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虽然成立不够早,但是我们有良好的发展基础、充足的发展资源。我们不仅要将养牛场办好,还要发展荞麦、文冠果等产业,多元化、多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,达到全村共富的目标” 。

  一个曾落后的、贫困的山区小村庄,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奋力追赶,正在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!(王志静 杨万昌)

编辑: 高三宝

相关热词:
分享到:

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只是转载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、稿酬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电话:029-63903870

本网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等,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,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2006-2020 gjnew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备案号:陕ICP备1300824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