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贫困户口袋脑袋“同富裕”

2018-07-05 08:31:48  来源:各界导报—各界新闻网  


[摘要]记清涧县呼家岔村第一书记樊彦宏  樊彦宏樊彦宏(左一)□记者许鹏实习记者王科  2017年5月份,樊彦宏被市委组织部任命为驻清涧县宽州镇呼家岔村第一书记。受命以来,他坚持...

记清涧县呼家岔村第一书记樊彦宏

  樊彦宏樊彦宏(左一)

□记者许鹏实习记者王科

  2017年5月份,樊彦宏被市委组织部任命为驻清涧县宽州镇呼家岔村第一书记。受命以来,他坚持政策与实际的有机统一,着眼于村级资源禀赋和村情实际,提出了坚持“六个精准”统领脱贫攻坚全局,按照“八个一批”扶贫方针,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的工作思路,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向贫困宣战,开启了呼家岔村脱贫攻坚的新征程。

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变化

 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,樊彦宏就忍着病痛坚持与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谋、同干,并把“群众利益无小事”作为工作的准绳,把“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作为努力的方向。驻村以来,他多次走访慰问呼家岔村的每一户家庭,无数次往返于呼家岔的田间地头,无数次与村民谈心交心,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迫切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。

  “呼家岔村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,山大沟深,梁峁交错,交通不便,基础设施严重滞后。怎样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是驻村之初扶贫工作的突破口”。樊彦宏在与村干部和全体村民座谈、交流、协商的基础上,确定首先解决村上“无阵地”问题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他积极向各级各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,通过不懈努力,市、县、镇共筹措村级阵地建设资金42万元,项目当年立项建设并投用。

  村民们高兴地说:“樊书记为村上办了一件大好事,群众开会、办事有了自己的落脚地。”

  在村级阵地建设的同时,樊彦宏为了补齐呼家岔村基础设施滞后这一短板,樊彦宏多次奔波于市县各有关部门,他的执着与担当为村上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40多万元,先后实施了阵地建设、道路亮化等九大工程。目前,这九大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,呼家岔村的基础设施随之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  针对少数老百姓形成的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,樊彦宏在认真办好政策宣传专栏及书写大幅标语的同时,更多的是组织驻村干部到群众中去,开小型院子会,给群众讲一些政策的精髓,跟群众交心谈心,以此让群众牢固树立“劳动最光荣”的思想,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,让贫困户经济、精神“双翻身”,“口袋”、“脑袋”同富裕。

发展产业首先瞄准光伏发电

  “产业兴、百业兴”。樊彦宏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,根据村情、民情、户情实际,研究提出了“一体两翼,多轮驱动,多点发力,全员覆盖”的产业发展新思路,力求形成村级有特色、户户有项目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
  “发展产业,我首先就瞄准了光伏发电。”樊彦宏说,驻村工作队抢抓政策机遇,全方位、多渠道开展光伏产业项目争取工作,最终使呼家岔村成功入围全市光伏电站建设的大盘子。根据规划,呼家岔村光伏项目装机容量200千瓦,工程投资140万元,设计使用年限25年,建成投产后,每年预计发电28万度,年收益预计21万元,其中村集体提成留存10万元。

  “2017年11月1日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,呼家岔村成为清涧县2017年第一个开工建设、第一个并网发电的村子,这必将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长期保障,村民稳定的收入来源。”樊彦宏告诉记者

  种植、养殖产业不仅是呼家岔村安民心、促发展、增收入、保稳定的战略性产业,更是确保贫困户实现“不愁吃、不愁穿、能致富”的传统优势产业。

 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能力,樊彦宏借鉴各地发展经济的成功经验,从驻村起就积极引导、发动、帮助村里的“能人”先后成立了不同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种植、养殖业。樊彦宏结合贫困户实际情况,因地制宜,逐户制定产业扶持计划,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。截至2018年4月,全村粮食种植面积超100亩的大户有2户;养牛户7户,养羊户4户,养猪户1户。

  “呼家岔村是我的第二故乡,让村民日子过得有盼头、有希望,是我最大的目标”樊彦宏说。

编辑: 高三宝

相关热词:
分享到:

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只是转载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、稿酬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电话:029-63903870

本网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等,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,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 2006-2020 gjnews.cn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  备案号:陕ICP备13008241号-1